南宫网南宫民意通南宫信息南宫党务公开网 今天是

市信用办推行用信“1+3”模式助力企业“诚”风破浪

2022-7-26 17:18

 2022年以来,市信用办进一步明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战略目标,着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社会监管机制,以激发市场活力为目标导向,以激发信用主体主观能动性为效果导向,创新服务理念和监管方式,推行在“政务服务、行业监管、融资贷款”三个维度的服务新模式,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以有效的信用监管和信用服务全面提升我市社会诚信水平,促进“诚信南宫”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一、加强信息归集,筑牢社会信用体系“基础桩”

  一是全量归集信息。我市成立了由37个信源单位组成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遵循“统一要求、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的基本原则,市信用办积极组织各信源单位全量报送信用信息。除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明确禁止的信息外,各部门依法履职中产生的信用信息、红黑名单、分级分类监管信息、重点行业人员信息等信用信息,即时、准确、全量归集报送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河北邢台)。二是加强双公示信息归集。出台《关于开展南宫市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公开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双公示”信息产生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上报工作机制,既要成立专班,又要有专人负责,严格按照《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数据归集校验规则》及时准确上传“双公示”信息,确保“双公示”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合规性。同时,坚持施行“双公示”信息日通报、月考核的工作措施,强化“双公示”信息上报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强特定信息归集。开展特定行业信用信息归集专项行动,组织全市涉信部门对照《国家监测重点目录》,重点针对涉企的水电气、仓储物流等特定行业信息进行全量归集并纳入社会信用信息共享范围,助力分级分类监管、信易贷等各项信用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截至5月份,共归集信息1743万条。

  二、探索信用承诺制改革,构建“信用+政务服务”新模式

  一是推行批前承诺制度。充分利用政务服务大厅服务窗口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宣传,引导办事的企业和群众签订信用承诺书,倡导企业诚信自律,建立诚信经营制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截至5月份,共签订承诺书20.1万余份,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主体诚信意识。二是落实告知承诺制。建立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以归集信息为数据支撑,在全市自助服务、行政审批、项目招标、中介服务、信息公示等政务事项中,全程依托主体信用信息实施差异化行政审批服务。通过查询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对“守信者”提供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服务,实现守信主体4小时完成企业开办,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审批时限不超过10个工作日,大大缩短了审批办理时间,提高了政务服务水平。三是构建“标准地+承诺制”模式,拿地即开工。推行“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信用有奖惩”办理模式,对诚信企业且符合标准的企业投资项目,由企业自愿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并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后,项目正式纳入承诺制范围并按照承诺内容依法依规自主开展设计、施工等相关工作,实现了“零审批”直接开工建设。截至5月份,全市共有14个项目纳入了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管理,其中,河北席图鞋业有限公司实施承诺制后,克服疫情严重影响,提前5个月完成项目建设,节省因钢材价格上涨影响资金2000万元,真正实现信用成“金”。

  三、拓宽信用评价应用领域,推行“信用+监管”新模式

  一是建立信用监管事项清单。依照部门法定职责和权责清单,24个部门制定了本部门的信用监管清单,并按属地管理原则,编制了企业名录。各部门依据监管职责,开展信用评价,根据不同评价结果,对不同类型企业实施相应的监管措施。二是精准开展信用评价。市场监管、安监、医保、环保等部门在市场监管、医疗卫生、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10多个重点领域建立信用综合评价标准体系,科学精准开展综合评价,统筹使用评价结果,在财政资金补助、政府采购、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资格审核认定等应用信用综合评价结果。三是对企业监管施行“看信用下菜碟”。对诚信守法者,监管“无事不扰”。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违法失信者,监管“无处不在”。实行严格监管,大幅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提醒失信企业,重视自身信用积累,依法诚信经营,通过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重塑良好信用等方式,降低自身信用风险,提升企业的市场信誉和竞争力;对屡教不改,严重违法失信的企业,则会“处处受限”,甚至“无路可走”。在市场或行业准入、任职资格、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方面依法实施限制和禁入。真正做到信用有“价值”。

  四、开展信用修复“救治”,提供“输氧+搭桥”服务模式

  一是持续开展信用修复专项行动。在不断加强信用建设的同时,积极为企业提供信用服务,通过召开信用修复公益培训会,专题宣传,企业现身说法,主管部门电话提醒等形式,使企业充分认识到自身信用的重要性,由起初的被动修复转变为主动修复。同时,严格遵照信用修复规定和流程,杜绝审核不严或违规现象发生,并将协同处理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提高了信用修复效率。截至5月份,已为1000余家企业成功修复信用1200余次。二是积极推广“信易贷”。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及企业认知不到位入手,提供搭建信息金桥、铺设金融融资贷款等途径,并采取属地发动、部门推动、银行拉动的方式积极推广“信易贷”平台,进一步提高企业入驻率,及时发布信易贷产品,提升银企对接的成功率。三是助力企业发展。通过信用修复,帮助耿氏同盈有限公司成功融资200万元,以此为典型,邀请该企业负责人现身说法,多次组织“信易贷”推介会,提高了宣传效果。截至5月份,我市已有近万家企业入驻信易贷平台,已累计发放信用贷款9亿元。

分享到:
责任编辑: zhangyj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