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程再造,从“多窗跑腿”到“一窗通办” 为根治“找错窗口、重复排队”的痛点,将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食品经营许可、食品小摊点备案、子女生育登记等高频事项纳入“一窗通办”窗口,实现群众去一个窗口就能办成所需事项,提升“用户”体验。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身份认定等定期集中事项,根据群众需要开启“潮汐窗口”,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工作人员以办事者身份“走流程”,发现并优化了4项冗余环节,办理时间压缩60%。人民日报社以《便民服务惠民生,河北南宫“一窗通办”下基层》为题进行了报道。 二、数字赋能,从“线下奔波”到“指尖畅办” 积极推广“冀时办”、“河北人社”等手机APP,将“互联网+政务”深度融入民生,养老金认证、医保缴费等事项从“排队半小时”变为“指尖五分钟”,线上办结率提升至98%。同时注重人性化设计,线上帮办专员提供“预审指导”,群众提交材料前可获得专业建议,个体工商户通过视频连线修正申报材料,一次性通过审批。 三、暖心服务,从“标准供给”到“精准送达” 针对特殊群体的“办事难”问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38支帮代办服务队,全力推行“上门办”、“预约办”、“帮代办”等多种服务模式,通过“主动向前一步”将政务服务延伸至“最后一米”。特殊群体满意度升至96%,印证了“服务温度即是营商环境高度”的深层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