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造“智慧监管+人工巡护”的治理新模式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撑。北胡街道构建“立体式+全链条”督查体系,推行“天眼巡查”,组建无人机督查专班,对全域进行航拍监测;落实“网格巡查”,组织各级干部对易反弹区域开展动态巡查;强化“数字监督”,在重点坑塘部位安装实时监控,形成“发现-交办-整改-反馈”闭环机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与“回头看”,确保问题立行立改、真改实改。技术手段与人工巡护的结合,既保障了“人防”的温度,也实现了“技防”的精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 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北胡街道坚持“群众主体、共建共享”理念,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宣传,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线上利用百姓议事厅群推送环境整治动态及典型经验,线下通过悬挂标语、发放倡议书等方式,普及人居环境整治意义,并开展“美丽庭院”“卫生示范户”评选活动,鼓励村民打造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自家小院,引导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营造“人人参与管护、共建洁净家园”的浓厚氛围。新华社以《“庭院美”提升“村庄美”》进行了报道。 三、探索“治理+产业”的治理新路径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应止步于“干净整洁”,更应走向“美丽经济”。北胡街道依托南宫湖、丹朱古墓等文旅资源,结合墙绘艺术,打造“以文促旅、以旅带农”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发挥黄韭产业优势,探索打造共享菜园,不仅提升了村庄“颜值”,更为村民带来了“钱景”,为建设邢台东部平原休闲田园水乡贡献力量。通过“治理+产业”的融合路径,为乡村振兴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仅是生态工程、民生工程,更应成为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