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网南宫民意通南宫信息南宫党务公开网 今天是

南宫爱心馒头店成立一年 送出52万个馒头

2013-9-27 14:47 |作者: 张伟亚 张会武|来源: 燕赵都市网

       “爱心馒头,只送不卖;传递爱心,奉献社会”在当地蔚然成风

  燕赵都市网记者张伟亚张会武文/图


  新闻提示:肇始于2012年9月份的河北南宫爱心馒头店,伴随爱心的逐步扩展,悄然走过四季更替。一年间,送出的爱心馒头逐日递增,义工数量将趋稳定,规章制度日益完善,奉献爱心蔚然成风。“看到爱心伴随馒头的送出在扩散,我心里感到很欣慰。”26日上午,南宫爱心馒头店创始人贾秀英告诉记者。

  爱心充盈

  26日上午,稍显偏僻的南宫爱心馒头店外人声鼎沸。与记者半年前采访相比,如今在南宫打听爱心馒头店,几乎人尽皆知。

  一周年成立仪式开始前,拱形门已经竖立,标语已经张贴,各路义工纷至沓来,“爱心馒头店已经深入人心”,居住在附近的南宫市民悄悄议论着。

  一早赶来的还有每天定时领馒头的老弱孤寡群体,以及免费演出的当地夕阳红歌舞队。现场虽然凌乱,但在爱心的滋润下,倒显得异常别致。创办人贾秀英向记者介绍到,一年来,爱心馒头店始终秉承“爱心馒头,只送不卖;传递爱心,奉献社会。”的宗旨,重点救助老弱孤寡,困难群众。据统计,12个月以来,该店共投资21.8万元,做了八万四千斤面的馒头,送出馒头五十一万八千多个,领取受益人数达到十二万九千余人次。

  “这些具体数字并不是我最关心的,更为让我骄傲的是伴随每个馒头的送出,一份爱心在扩散。”贾秀英告诉记者。

  据悉,一年来,总计有370多人次为爱心馒头店捐款,“多则几万,少则几十,但都不留名。”

  义工祁志芬,自己省吃俭用,每月从儿女们给的零花钱中省出50元,捐给馒头店。同时还为孤寡贫困户杜世群、赵爱存老人购买衣服及生活日用品。

  在义工王朝素看来,自己的点滴付出也在感动着领取馒头的父老乡亲。

  来领馒头的孙桂亭女士,把方便让给比自己更困难更需要的人,自己不仅不再领取馒头,还捐款100元。

  “他们虽年老体弱,生活困难,但也千方百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善事,回报社会。如每天领取馒头时,身体好的照顾病残的,年岁小一点的照顾岁数比较大的,骑三轮来的主动带着行走不便的。”大家互相照顾,相互关心,俨然一家。

  爱心完善

  为使爱心馒头真正送到特困需要的人手中,贾秀英从6月份开始对领取馒头持卡人员进行入户调查。

  一是组织义工分组到户,了解其家庭实际情况,对条件较好的取消了领取资格。二是与南宫市社保局养老保险所协调,对部分领取人员进行了是否是退休人员查询,对不符合领取条件的,取消其资格。

  “目的是把爱心馒头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到目前,发卡人数达389人,每天还在更新。”

  与此同时,贾秀英进一步完善义工服务制度。她要求义工志愿者首先做到以礼待人,微笑服务;同时持证着装上岗,发放馒头必须带一次性手套。记者注意到,现在相对固定的16名义工,每人胸前都佩戴着由当地卫生监督所核发的健康证明,“这是对双方健康均负责的做法”。

  爱心憧憬

  “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媒体来,我做的就是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贾秀英说,自从本报对此率先报道后,许多媒体纷纷致电采访。

  4月份,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对“爱心馒头店”进行了长达2分半钟的报道,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贾秀英说:“馒头虽小,爱心挺大。咱把这个爱心传递下去。”

  对于贾秀英等爱心人士的善举,网友们纷纷予以赞赏。新浪网友“绽放-压力山大”发微博说:“帮助别人,幸福自己!希望看到更多真心实意、真真切切为社会奉献的好心人!这种力量可以激励和感动更多的人,这也是一种正能量!” “馒头或许不会变,但逢年过节,我们开始尝试着变换一些花样,不如糖包等等。”在贾秀英看来,对于明天,她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参与进来,“如果有可能,出现更多的类似馒头店。”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分享到:
责任编辑: ngmyt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宫民意通"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南宫民意通所有。转载时请遵循“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转载文章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站。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