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市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实现从环境美向生活美延伸、由外在美向内涵美提升—— 本报讯(记者杨永丽通讯员王亚磊孟庆鹏)8月3日,在南宫市西丁办事处大赵庄文化礼堂里,村民们在听完健康知识讲座后,村老年协会就开始组织乡风评议活动,由村干部、妇女代表和村民代表组成的10多位评议员坐在一起,对最近一个月村里的好人好事、不文明行为一一进行点评。 “把好人好事贴墙上,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告诫谈话。”村民吴志峰说,明显感觉到村里学文化、学科技的人多了,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人少了;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的人多了,文明乡风氛围越来越浓厚。 今年以来,南宫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美我家乡文明凤城”主题创建活动,营造新环境、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探索新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符合群众利益的乡风文明建设之路,实现了从环境美向生活美延伸、由外在美向内涵美提升。 “乡风文明建设要在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推进机制上下功夫,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南宫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路士敬说,他们在全市各村建章立制,上墙公示“树”规范。 日前,记者走进王道寨乡孝昌村乡风文明示范一条街,黑字白底的村规民约跃然眼前:杜绝高额彩礼,简化结婚程序,迎亲车队不超过6辆,婚宴一般不下饭店,用酒不超过20元,用烟不超过10元,宴请不超过20桌…… 记者了解到,该市全面推进“两会一约一榜”,即红白理事会、乡贤道德评议会、村规民约、道德红黑榜,将有关事项在村民活动中心、广场等地公示上墙,接受群众的评判和监督。 在东乞家庄、魏家庄、大赵庄、侯狼冢村等地,该市还强化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配套修建了农村文化礼堂、百姓舞台,综合设置道德讲堂、新时代传习所、棋牌室、书画室等,并实行常态化开放、综合性管理,义务宣教员、小马扎小分队、文艺小分队活跃其中,宣讲百姓故事、弘扬光荣传统、播撒优秀文化。 南宫市王道寨乡孝昌村杜宗兴感慨地说,文明乡风,滋润你我。每天在潜移默化中体验文明、感悟文明,集聚了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 和杜宗兴发出一样感慨的还有段芦头镇杨寨村孤寡老人赵新玲:“几乎每个周末,都有党员志愿者上门帮着打扫卫生、晒被褥、拉家常,并一起动手包饺子,使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市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孤老残弱一对一帮扶、阳光志愿服务等活动。目前,南宫市农村在册志愿者达20000多人,已形成爱心救援队、慈善服务志愿队等农村党员志愿服务品牌。 与此同时,惠民文化活动也在全面开展。据介绍,现在南宫市有400余个村组建了架鼓、舞龙、广场舞、秧歌队等业余文体队伍,利用各村传统庙会广泛开展送戏下乡活动。目前,已组织文艺演出63场、在330个村播放农村公益电影680场次。西邓村的架鼓、魏家庄村的舞龙、陈村的广场舞,已成为文明乡风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助推乡风文明,要“里子”也要“面子”。这些天,一直跟着孩子在北京居住的乞新亮心里敞亮亮的,在给老家南宫市西乞村任党支部副书记的本家兄弟乞保玉去了视频电话后,他作了个决定:村里变得越来越漂亮了,年底前,搬回去住。 破房陋屋一般都是占据村中心位置,除有碍观瞻外,还浪费土地资源。今年以来,南宫市将农村废弃房屋整治作为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全员动手、全民参与,通过拆旧建绿,为乡风文明建设留出充足空间、提供坚实支撑。 南宫市坚持“拆建结合、协同推进”的思路,充分利用农村废弃房屋拆除后的闲置土地,建成小游园643处,小菜园955处,小果园1326处,完成绿化面积137.19万平方米,为乡风文明建设留出充足空间。同时,按照“体现田园风光、留住乡情乡愁”的理念,指导各乡镇办及下辖村充分挖掘村镇历史文化渊源和地方人文特色,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将本地元素融入其中。目前已有10个村镇围绕移风易俗、模范典型等内容,规划建设了高标准的乡风文明示范街,实现了“一乡一策”“一村一品”。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既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也能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如今,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精神文明的种子已经在南宫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文明家庭、文明小区不断涌现,文明现象比比皆是。”路士敬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进市、乡、村‘三级联动’乡风文明工作机制,让文明新风广泛弘扬,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