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青)“欢迎大家来到冀南革命斗争纪念馆参观。抗日战争时期,南宫有3.6万人参军,7000多人为国捐躯……”身穿校服、系着红领巾、戴着耳麦,7月7日,13岁的高雪纯结合文字图片、实物展品,在展厅里讲述着家乡的红色故事。 听着眼前的小姑娘娓娓道来,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她已经有3年的讲解经验。 为了引导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2019年,南宫市委宣传部、南宫市教育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践平台作用,推动冀南区烈士陵园展开“小小讲解员暨小志愿者”培训工作。经学校推荐、陵园选拔,第一年14名小志愿者“上岗”。6年过去,如今这座县城已经有800名志愿讲解红色故事的孩子,他们最小的上四年级,最大的读六年级,来自全市14所小学。 “一个点位的讲解词有800多字,每个孩子需要掌握三四个点位的故事。”南宫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高德新介绍,常规版讲解词信息量大、面面俱到,小讲解员们理解、掌握有困难,为了打磨出一版让孩子们感兴趣、记得住、有收获、有共鸣的讲解词,他们多次查阅典籍、走访专家,对核心故事进行提炼,反复推敲后确定了宣讲内容。 “我们学校经常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我总是被革命先辈的故事打动,很想把它讲给更多人听。”3年里,高雪纯利用节假日在冀南区烈士陵园完成30余场志愿讲解。“第一次正式讲的时候,紧张得手都发抖,后来我在家对着镜子练,不断补充背景信息,再加上有老师帮助,自己很快成长起来。”高雪纯说。 每一年,新加入讲解团队的小志愿者都会定期参加集中培训。他们跟随专业讲解员参观场馆、熟悉陈列内容、学习讲解技巧,在老师指导下规范礼仪,一步步为实际讲解打好基础。冀南区烈士陵园也会组织小志愿者研读史料、对话先烈后人,深入了解烈士们的英雄事迹。 已经上初三的徐小涵,仍然对做小讲解员的3年记忆犹新,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她的历史知识,讲解过程中观众的肯定也让她越来越自信。在徐小涵的妈妈田女士看来,参加志愿讲解,对孩子克服社交恐惧,提升沟通交往能力很有帮助。“上初中来到一个新环境,本来我们还担心她能不能适应,结果孩子很快就跟老师、同学们熟络起来,这也让她在学习中心态更加积极。”田女士说。 “孩子们的热情和用心让我们干劲十足。”冀南区烈士陵园政工科科长渠晶晶说。近年来,从学校到社区、从线下到线上,小讲解员们的宣讲阵地持续拓展,2021年,这支红色小宣讲员志愿团队正式更名为“冀南红小宣”,截至目前,团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累计宣讲3000余场次,受众超10万人次。 “我们要持续深化‘冀南红小宣’活动品牌,完善招募、培训、实践机制,给孩子们搭建好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让他们在拓宽历史文化视野、体验讲解乐趣的同时,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与传承者。”高德新说。 来源:河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