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中共南宫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傅学磊同志的署名文章《“开门”建制度 收获格外多》,对我市开展党员领导干部操办婚事“一天一地一次”制度工作进行了介绍,现刊登原文如下: 原标题:“开门”建制度收获格外多 作者:傅学磊(作者系河北省南宫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婚宴,本是逢喜事邀请亲朋好友共同见证的仪式,参加婚宴是人们表达祝福的方式,但现在婚宴逐渐成为某些党员领导干部敛财的工具,既失去了淳朴喜庆的本质,又庸俗了党员干部之间的关系,大家对此深恶痛绝。而纪委也一直在查处党员干部大操大办婚庆事宜,但总是疲于应付,缺乏根治之策、长效之策。有些婚宴操办“化整为零”,多地多次搞游击战,使监督查处的难度加大。正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市委社情民意办公室摘编的一份外地经验做法:婚宴限定在“一天一地一次”。顿时感到眼前一亮,感觉这个规定简便易行、可操作、能管用,于是立即召集相关同志,开始草拟。 制度是好的,“水土”服不服?多数人会赞成,少数人会不会有客观而尖锐的意见?细节的地方需要照顾哪些方面?要不要征集民意?征集民意会不会影响工作效率?快捷的方式是上网征集,可是,以政务的背景上网,会不会招致无端的挑剔、甚至偏离方向的攻击?酝酿讨论过程中,这些问号一个个被打出来。那么,征求民意是不是多此一举,纯属为自己找麻烦呢? “越是疑问多,越需要到群众中找答案;越是拿不准,越需要把决策权交给大家。”最终,大家达成了共识,决定在网上通过百度贴吧、民意通问政平台、纪委实名微博、微信推出民意调查,网下分头召开小型座谈会充分讨论。 各方面的民意征集引起了热烈的响应。特别是网上,讨论意见鲜活,“好!执行了才更好!”、“我们结婚,跟你们有关系吗?”、“礼金是关键问题”……有个名为“无翼飞狼”的网友,甚至写出了一千多字的建议书。两周后的汇总,共有399人提出意见建议,支持的占87%,反对的占13%。 看来这个制度的出台是大势所趋啊!于是我们马上开会研究,印发实施。与以往文件制发情况不同的是,这次我们整理留存了“民意档案”,极个别的“扯淡”、“别瞎折腾了”一类带有批评意味的言论,也一律原汁原味地存入了档案中。 2014年9月,南宫市纪委、监察局《党员领导干部操办婚事“一天一地一次”制度》正式出台。以往,一项新的制度出台、执行后,总会有或多或少的非议,但这次风平浪静。我们把正式文件继续发布到网络上,开放评论,听取大家的声音,并公布邮箱接受举报。反对声、质疑声消失了,一个个点赞、一个个笑脸跟了上来。纪委具体负责接受备案、到现场监督的同志,也不再担心会得罪人。 《党员领导干部操办婚事“一天一地一次”制度》执行三个多月来,全市19名乡科级干部为子女操办婚事,无一出现违规设宴问题。多年的婚宴大操大办陋习,正在逐渐消失。 这次“一天一地一次”婚宴制度的制定过程,是我们多年来第一次充分征集民意、直面网络民意的尝试。这个过程中,增加了我们做工作面对群众的自信,消除了约束性制度出台前不敢轻易面对群众的顾虑,也消除了政务工作不敢“触网”的“心病”。我们真切地感到,民意是出台制度、开展工作的最大动力;网络民意不必然是政务工作的约束与障碍,而是有可能成为推进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