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市以羊绒产业为依托,建设精品羊绒服装服饰产业。产业共有梳绒机近7000台,年产无毛绒约4000吨、绵羊绒约1.7万吨,世界上无毛绒总产量约2万吨,南宫占20%的生产份额。2018年,南宫市被评为“中国毛绒纺织特色产业基地”,段芦头镇被评为“中国绒毛分梳名镇”。南宫市推动羊绒产业和服饰服装产业相融合,建设精品羊绒服装服饰产业,以精品羊绒为方向,积极向服装服饰行业拓展。 在南宫市的安美桥羊绒制品有限公司高档羊绒面料车间,工人们正在车间内井然有序地忙碌着。这家企业的全套生产设备从德国和意大利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年产羊绒及绒毛混纺纱350吨、高档羊绒面料80万米、高档羊绒制品60万件,年销售收入10亿多元。企业落户南宫后,便成为带动当地精品羊绒服装服饰产业发展的龙头。 引进龙头企业、搭建发展平台,推动羊绒纺织和服装制作相融合,完善从原料到成衣的上下游链条……近年来,南宫市正大力推动羊绒产业由羊绒精梳向精纺羊绒面料、羊绒服装等高端产品发展,实现提档升级。去年,南宫市羊绒产业营业收入近80亿元,纳税2.1亿元,同比增长21.1%,高端面料、服装等产品畅销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从生产原材料向生产高端面料、服装提升 羊绒产业是南宫特色产业,全市年产无毛绒近4000吨、绵羊绒1.7万吨左右,产业基础雄厚。立足产业基础,南宫市先后引进安美桥高档羊绒面料、熙甄羊绒超薄面料等一批高端羊绒深加工项目,带动整个产业提升层级。 熙甄科技有限公司高档羊绒超薄面料生产项目,由中国羊绒行业十强企业宁夏德泓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20亿元,年可产300万米羊绒精粗纺面料及3000吨针织面料。目前1.7万锭毛精纺生产线已投产。 车间内,每个环节都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负责人吕妍风介绍,熙甄公司应用了一系列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在这里,实现了绵羊毛梳理制条工艺国内首创,使绵羊毛应用于精纺面料生产,还实现了羊绒等高端蛋白质纤维应用于纬编高支领域的国内首创。企业应用的德国斯道尔织机,纯绒精纺面料达到每米120克,填补了国内空白。 据了解,企业将建设羊绒产业升级换代孵化基地,为当地培育技术人才,规范人员操作,确立操作标准,确立不同生产过程的检验检测标准。通过技术的输出、设备的输出,带动当地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升级。 南宫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负责人郁茂通介绍,熙甄、安美桥等龙头企业的引进,带动了产业向高精尖发展,使南宫的羊绒产业从主要生产原材料成长为现在集高端面料、服装为一体的大产业。 2羊绒与服装服饰走向产业融合 目前,南宫市有规模以上绒毛企业19家,产业链覆盖羊绒洗、梳、纺、织、整等全流程。围绕产业提档升级,南宫市为高质量项目搭建平台,投资10.5亿元启动建设精品羊绒服装服饰产业园,以发展精品羊绒和羊绒制品为重点,积极推动羊绒产业与服装服饰产业融合。为此,该市重点打造“四大平台”。 据了解,“四大平台”包括洗染整和污水处理公共服务平台,20万平工业生产示范平台,金融服务平台,集研发、检测、会展、电商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四大平台”,为羊绒企业提供工艺最先进的洗染整订单服务,实现污水高标准集中处理。建设标准化厂房,提供金融、仓储等服务,促进企业集聚发展。 郁茂通介绍,以平台为依托,南宫市精品羊绒服装服饰产业确定了以精品羊绒为方向,积极向服装服饰行业拓展的发展定位。引进高端服饰项目,实现点布成“金”。 落户南宫的河北鸿熙服装股份有限公司由北京西贝伦服饰有限公司投资成立。西贝伦公司是大型时尚女装企业,拥有西贝伦、卡莉朵拉、戴布拉芬等自主品牌,营销网络遍布国内40多个大中城市,拥有近400家直营店。 鸿熙公司总经理卢洪辉介绍,他们向安美桥羊绒制品有限公司订购了近万米高档羊绒面料,有了好品质的面料,服装服饰企业就可以专心打品牌、做市场。 目前,南宫市已有鸿熙、杰丝菲等多家高端服装服饰项目落户,与当地羊绒面料企业开展合作,羊绒产业与服装服饰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逐步走向成熟。 3建设羊绒精梳公共服务平台保障优质原料 段芦头镇是南宫的羊绒产业基地。在这里,总投资2亿元的中国南宫段芦头羊绒升级创新基地(三期)正在抓紧建设,将建设5.5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和羊绒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南宫市以段芦头镇为核心,重点发展羊绒精梳产业,建设羊绒精梳公共服务平台,为羊绒精品服装服饰产业园提供充足的原料支撑。 段芦头镇镇长李飞介绍,该镇拥有30多家羊绒分梳企业,有近3000多家从事羊绒分梳加工个体经营者。2013年,由浙江华新实业集团投资建设了段芦头羊绒升级创新基地,一期、二期已经建成,建设标准化厂房2.5万平方米,入驻羊绒小微企业76家。 依托段芦头羊绒升级创新基地,南宫市着力建设精梳产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三区一中心一平台”,即:羊绒生产加工提升区、商贸区、仓储物流区、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研发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辐射带动羊绒精梳企业入驻,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人财物最大化集聚,实现羊绒产业创新升级,使产业发展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全力打造“中国绒毛精梳名镇”名片。 根据计划,到2019年底,建设完成2000平方米羊绒质量监督检测中心、8个标准化羊绒精梳车间。到2020年底实现完全投入运营,入驻800台梳绒机。到2022年,扩建羊绒精梳公共服务平台,增加标准化车间,同时建设仓储物流区和原毛交易中心,为精品羊绒服装服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保障。 来源:邢台日报 |